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锚定全年商品煤成本再降5%的目标,长城五矿把“降”字坚持到底,把“增”字落到实处,不断深挖降本增效潜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打“铁算盘”抓实“降本点”
大胆技改,变废为宝。该矿从“废品堆”里寻“宝贝”,让相似变相同,对物资存放区域重新规划调整,对直接复用、待修复类物资全部按照新材料进行管理,减少新材料投入,做到物资精准分类、一目了然;
他们坚持“既要西瓜,也要芝麻”的原则,对使用年限较长的槽钢,经过削、磨、锉、焊等技术改造,延长旧槽钢使用寿命,最大限度的提升废旧物料的利用效率,生产出50余米的排水沟盖板,代替传统的成品盖板,使废旧物料重新“上岗”变废为宝。
争当“多面手”催开“效益花”
精打细算,降本增效。该矿积极鼓励职工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围绕安全生产、增盈创收,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小改小革等创新活动,充分调动职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提效”的新局面。
他们秉承“可重用不报废,可维修不买新”的原则,对井下“带病”和报废的皮带机、绞车等大中型设备进行自主维修、自主拼装,从废旧设备上回收可用零件,进行二次加工、改造,将其用于设备维修,自9月份以来,自主维修150皮带机1部,提升绞车2部,做到物尽其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
拧紧“节流阀”练好“修字诀”
深挖潜能,节支降耗。该矿鼓励职工积极到废旧料场回收旧锚杆、托盘、风筒等材料,对于重新“上岗”的废旧物资,量化考核,明码标价,如实兑现,锻炼了职工维修技能,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他们遵循“可自修不外委,可改装不购置”的规律,对井下变形弯曲的旧锚杆细致挑选进行分类,经过重新敲打、校对、整形经过“变身”的锚杆将重新投入到井下支护使用。对于“变身”失败的锚杆配备旧皮管,经过深加工制作成井下水管吊挂钩300余个,投入到井下现场,在减少材料费支出的情况下,助力了现场标准化建设。
“我们努力做到“零废弃、零浪费、零丢失”,对能重新修旧复用的废旧物资大到综掘机、小到螺丝钉,一样也不放过,全部通过修理、复新、拆解等措施重新“上岗”,努力节支降本,开源节流”。长城五矿经营副总经理高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