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根据能源集团、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大兴学习之风,提升工作能力”活动的要求,我认真学习研读了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在2022年重点工作部署会议上向我们推荐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著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丛书,通过读原著、看原文,使我对企业家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创新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下面通过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简要谈谈以下心得体会。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失去创新力的企业,注定无法在百舸争流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也注定无法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告诉我们:“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他用全新的思维模式与视角为我们总结提炼了他30多年来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系统思考和实践心得,并从三个主题来论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企业家战略。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创新,以及企业家如何寻找创新的新机遇。基于此,我们更应坚持学好用好《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不断推进创新工作向更加务实、更加创效方向发展,守正创新谋发展、继往开来谱新篇。
“守正创新”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主动创新意识。德鲁克在书中指出:“企业家总是寻求变化,并对其作出反应、将其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作为一名企业家或者管理者来说,只有主动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思路一变天地宽”的理念,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破除旧思想的顽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见招拆招,才能使企业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发展新形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曾说“固守不变的优势,这也极有可能成为我们进一步成长和超越自己的最大灾难”。对于洗煤分公司来说,面对当前两级集团区域整合,企业进行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时期,只有具备推陈出新、守正创新的思维意识,转变发展理念、打破传统观念、聚焦顶层设计,不断在公司建设发展中求新求实求变,才能紧跟形势,以思想的再解放、再深化推动促发展解难题。
“守正创新”要求我们不断盘活机制、强化管理,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德鲁克认为,好的机制和管理办法是企业创新创效的催化剂,企业家的创新点在于使已有的资源配置发挥出新的更大的效益。就当下煤炭企业来说,企业创新要以机制体系建设为支撑点,厚植创新土壤,营造创新生态。从科研经费投入、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创新考核分配机制等各个方面,做到政策上支持、环境上宽松、资金上倾斜,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
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创新激励机制这个“助推器”的作用,推动月度“小微”创新、年度创新创效评比、质量管理小组、专利及论文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等创新机制孵化落地,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谋创新、求突破,发挥公司“效能党建”品牌集成创新体系效应,筑牢安全生产“匠心坊”、经营活动等“创效岗”、技术升级“优化群”等帮带建设机制,使党建工作在创新渗透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实现创效。
“守正创新”要求我们不断善用人才、培育人才,迸发企业发展活力。“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德鲁克在书中不止一次地强调,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生命力。而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企业源远流长、绿树长青的“生命之源”。要想打造一支创新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离不开创新驱动载体的建设。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必须坚持“全员创新”的理念,使人人成为“创新因子”,重点培养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洗煤专业化发展的战略型人才,切实提高人才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要“借脑引智”推进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举办技术共享座谈会、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定期轮岗轮换、大学生技术诊疗、“小微”创新评比等方式,突出专业技术型、岗位技能型等人才建设,探索践行“产、研、学”创新人才提升新路径,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更多优秀技能人才搭建创新载体和平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年是集团公司谋久调优、强基赋能的关键一年,也是公司改革创新、高效发展的制胜一年。创新不是一蹴而就,学习也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将以饱满的创新激情、浓厚的创新意识、务实的创新做法,全力确保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集团公司“谋久调优,强基赋能”贡献洗煤力量,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