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指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从四大方面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举措。国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理应成为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依靠力量。
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跨越大洋,穿越时代,对今日的国企创新仍然有启示意义。
一、创新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提到创新,很多人就容易联想到科技或者创意。德鲁克所主张的创新,其实指的是“集体的创新”,而不是个别的创意,是产业的变革与社会的重大改变,它是社会性和经济性用语,而非科技术语。他指出,“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通过改变产品或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也就是要求企业要推出一项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新流程,要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潜在的需求,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对于国企而言,这个“客户”就是人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发展的矛盾,是经济矛盾。国企应当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无论是处于充分市场竞争行业的国企,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或是公益类国企,都要做出更大努力,满足人民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需求,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二、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源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企业家精神不仅是企业的创新动力,而且是社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动力源。如何成功地培育出企业家精神,是德鲁克在本书中重点讨论的第二个问题。他从现存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新企业三个方面来讨论企业家管理。这三类企业也正好涵盖了目前我们能够理解的所有组织机构的特性。
“管理者必须把创新和创业精神作为工作的常态和持续进行的活动”。创新的原则包括: 1.系统工作。有目标、有系统的创新始于对机遇的分析,而对机遇的分析则始于对创新机遇的来源进行彻底思考。2.观察分析。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分析出要满足某个机遇所必需的创新,然后走进人群,观察客户和用户,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3.简单明了。创新最好能从小规模开始,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三、启示与借鉴
创新既是一种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行动,这一点正是德鲁克管理实践思想最为精华的地方。
一要坚持理论学习,凝聚共谋发展合力。一百年来,我们党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形成了伟大的精神谱系。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善于运用伟大思想洞察大势,践行服务为民宗旨、坚持精神铸造把学习成效切切实实转化为推动集团公司就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工作成果。通过目标规划和战略布局,坚定员工对企业改革发展信心。加强正向激励,创新完善多渠道、多形式、更大力度的奖励政策,促进广大员工在颠覆创新、品牌塑造、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优化思路举措,跑出转型发展的“加速度”。聚焦安全生产,筑牢安全防线:夯实依法合规、持久整治、统一规划、全员培训、规范费用、垂直管理,全力打造本质型安全企业。聚焦对标创新,优化生产发展:以技术管理创新为支撑,持续落实“创新创效项目”管理,逐步解决制约安全经济运行的设备效率低下问题,优化生产运行方式、提升设备效率,节能降耗,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盈利能力。聚焦协同共享,深化经营管理:规范物资采购、理顺燃料采购、深化实物资产管理、加大协同管理、推广职业经理人制度、维护好财务管控。聚焦四项变革引领:实施机制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聚焦四大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
三要牢记责任与担当,开新局,谋发展。开新局,就是要谋划好各项工作目标,努力做出工作亮点。能源集团“十四五”工作发展规划已制定了宏伟目标,按照总体筹划、分步实施、率先突破、逐步提升的原则,在“十四五”时期内推动工作整体工作迈入新的起点。牢固破局就是开局,起步就是冲刺的思想,分析研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环境,找准公司发展短板,分析存在的原因,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措施,固强补弱。在经济运行上抓数据、抓重点,在重点工作中抓出亮点。早谋划、早准备,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带领电厂管理分公司全体人员苦干加巧干,谋求转型发展新路,推动整体工作迈进新开局,为实现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